<nobr id="tzd3v"><thead id="tzd3v"></thead></nobr>

    <menuitem id="tzd3v"></menuitem>
    <nobr id="tzd3v"></nobr>

          “雙減”政策之下,家長更要主動作為

          日期:2021-10-13 08:078 來源:揚州市弘揚中等專業學校

          據媒體報道,日前有一位家長在人民網“領導留言板”留言:“孩子周末又面臨無所事事的狀態,建議考慮如何改善豐富孩子們的周末生活,讓孩子周末有奔頭。”

          的確,辦好教育事業,家庭、學校、政府、社會都有責任,教育、婦聯等部門有責任統籌協調社會資源,支持服務家庭教育,但我們也要明白,眾多教育主體之中,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,要為孩子講好“人生第一課”,這就決定了家長必須以身作則,擁有教育智慧,積極擔起教育責任,而不是把育兒之責讓渡給第三方。“雙減”之下,孩子的教育留給家長的空間也在增大,這就意味著家長要跟上教育新變化,比如,教育觀有必要及時升級,既要在宏觀上跟得上社會發展,也要在細節處更懂孩子,明白孩子深層心理需要,掌握激勵孩子超越自我的方法。

          當前,各地教育部門都在大力落實“雙減”政策,孩子的成長空間其實變得越來越大,家庭的可作為之處越來越多。但是,為什么一部分家長未能放下焦慮,反而生出新的焦慮?說到底還是當孩子從繁重的課外輔導中解放出來之后,家庭教育并沒有主動填補空白,或拿出可行的教育設計,這背后是家長的教育觀沒有進一步更新,尤其是在與孩子一起學習、成長方面沒有同步,而不科學的教育觀勢必不能帶來優質的家庭教育。

          現實中,的確有不少家長一看到孩子“無所事事”就犯愁,但孩子真的是無所事事嗎?實際上,無所事事的并不是孩子,而是那些缺乏學習意識、把自己和孩子割裂來看待的家長。從行為特點來看,孩子是閑不下來的,不管是追跑打鬧還是玩手機看電視,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度過時光。因此,看到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,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將時間與精力用在有趣有益的事情上,是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,抑或家長的必修課。

          綜觀那些優秀的家長,往往是懷著巨大的耐心,與孩子一起成長,愿意拿出時間與孩子進行高質量的互動,并在親子互動中一方面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,培養他們對閱讀、運動的熱愛,對大自然的親近感,與小伙伴的合作意識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;另一方面不斷反思自身,檢視自己的不足,以更好的心態、更適合的途徑來因材施教。即使一段時間不在孩子身邊,他們也會以各種方式增進與孩子的聯結,讓孩子熱愛生活,探索未知。

          陪伴孩子成長是家長的責任,也會給家長幸福的回報,不僅讓家長享受天倫之樂,也會讓孩子擁有美好的童年。生活即教育,生活中處處有教育,只要善于設計,用心陪伴,都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。跑步、騎行、輪滑、踢球、踢毽子、跳繩等運動,閱讀、書法、手工等活動,不分城市農村,不論家庭經濟情況,簡單易行,效果明顯,都可以讓孩子在身體上強健起來,在心靈上細膩起來,在精神上豐富起來。

          能否給孩子豐盈而快樂的童年,關鍵在家長。這需要家長不止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,在教育觀上不那么功利,轉而聚焦孩子的身心發育,注重激發其成長動力,既讀有字之書,也讀無字之書,既善養浩然之氣,又萌發鴻鵠之志。當家長做到了關注孩子真正需要什么,家庭聚焦于孩子的人格養成,才能切實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有效的幫助。

          教育不是哪一個部門、哪幾個人的事,在助力下一代健康成長方面,政府應該擔負責任,如組織開展對學生周末活動需求的專題調研,制定豐富學生周末生活的工作方案,但家庭教育不能冷眼旁觀,同樣重任在肩。善于學習,與孩子共同成長,是一種現實要求,更是時代對所有家長提出的教育命題。
            《中國教育報》2021年09月30日第1版版名:要聞

          返回

          上一篇:教育部、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做好學校食品安

          下一篇:市學校防控組對在揚高校開展疫情防控專項檢查

          亚洲av乱码字幕无线观看